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近年来在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中,柴油车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文通过测试和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了97组与柴油车排放颗粒物无机元素排放有关的数据,采用k-means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柴油车无机元素排放占颗粒物比例的大致区间为:Si(0—4.62%)、Al(0—1.53%)、Ca(0—4.09%)、Na(0—2.61%)、Mg(0—2.68%)、K(0—0.85%)、Fe(0—3.4%)、Zn(0—0.54%)、Cu(0—1.49%)、Ni(0—0.06%),且所得无机元素的排放区间的置信水平均大于94%.同时得到的柴油车排放颗粒物无机元素分析结果,可以为后续柴油车排放颗粒物无机元素数据分析以及相关污染治理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更好地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选择河北省邯郸市某医院孕妇数据,探讨了6项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GH)的影响和不同人群的效应差异,采用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了各项污染物的效应,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了各项污染物在额外调整其它污染物后的效应.结果显示,单污染物模型中,妊娠期前26周每20μg/m3增量的O3...  相似文献   
3.
邹超  汪亚男  吴琳  何敬  倪经纬  毛洪钧 《环境科学》2024,45(3):1293-1303
公交车队电动化是道路交通部门实现减污降碳的重要手段,评估当前公交车队电动化减排成效,对推进大中型城市公交全面电动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燃料生命周期法分析了郑州市公交车队电动化前后CO2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并评估了不同电动化情景下的车队排放.结果表明,本轮电动化使公交车队燃料生命周期内CO2和PM2.5排放量分别增长32.6%和42.6%,CO、NOx和VOC排放量下降了28%,34%和25%.优化发电结构对于电动化过程中的CO2及PM2.5减排尤为重要,在全面电动化和发电结构优化的最佳情景下,CO2、CO、NOx、VOC和PM2.5减排可达38.7%、80.1%、84.4%、92.2%、30.2%.在全面电动化进程中,应优先对中长里程线路车辆进行电动化替换,此外,插电混动天然气车型的纯电动化替换对减排利弊兼有,同步推进车队替换和电力结构调整进程才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深入了解机动车尾气VOCs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其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台架试验和车载测试是研究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关键方法,该文主要综述了机动车尾气VOCs的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测试方法下的机动车尾气VOCs排放特征,对比了不同研究得到的VOCs排放因子及组分特征,包括燃料与车辆类型、排放标准、运行工况、启动方式、累计行驶里程及燃油组分等不同因素对VOCs排放的影响,并提出OVOCs组分的分析测定、机动车驾驶行为减排和生物质燃料的应用是未来研究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面临着大气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成为了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清单是"减污降碳"工作的基础支撑,但已有研究存在着物种覆盖不全、源类体系不一、时间范围较窄等问题.基于统一的源分类体系与源排放表征技术,建立了河北省2013~2020年排放清单,据此分析了排放的总量趋势、结构演变、变化驱动、协同效益和区域分布.研究期内,河北省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为源排放控制的双赢,SO2排放在"大气十条"期间下降速度较快,VOCs和NH3排放在"蓝天保卫战"期间减排效果更好,NOx和PM2.5排放的下降速度相对稳定,CO2排放略有上升.燃煤治理有效削减了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降低了SO2、NOx和PM2.5排放,但VOCs治理力度有待提升.电力源和民用源实现了大气污染物与CO2的协同减排,散煤治理从源头优化了能源结构,使得民用源具有更高的减排协同度.河北省"减污降碳"的重点区域为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和廊坊.研究提出的方法与结论可为区域"减污降碳"工作提供技术借鉴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天津五经路隧道开展机动车排放的黑碳(Black carbon,BC)浓度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对机动车排放BC的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计算获得汽油车和柴油车的BC排放因子,并通过美国环保局(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BC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隧道入口和出口处BC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2.21±0.74)和(4.02±1.56)μg·m-3.隧道内BC累计质量浓度在凌晨、早高峰和晚高峰3个时间段上存在极大值点,说明交通道路BC浓度变化与车辆类型和车流量变化密切相关.隧道中机动车BC综合排放因子为(2.62±0.60) mg·km-1·辆-1,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获得隧道内汽油车和柴油车的BC排放因子分别为(1.51±0.24)和(56.9±15.2) mg·km-1·辆-1.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对于儿童和成人,隧道进口与出口处BC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在安全范围之内.但BC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均超过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阈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海陆风环流对沿海城市PM2.5和O3污染的影响特征,基于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污染物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以及ERA5气象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海陆风环流特征对天津市区域大气污染物PM2.5和O3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20年天津共有海陆风日411d,6~9月出现最为频繁,12月频率最低.海陆风环流的季节特征差异造成了对PM2.5和O3的影响不同,冬季陆风环流会使PM2.5在沿海区域积累,海风环流对沿海地区PM2.5污染有稀释作用.夏季海陆风环流会改变沿海地区O3分布情况,使O3谷值更低且峰值更高,市区点、郊区点和沿海点O3峰值浓度分别高于平均峰值4.1,8.9,16.0μg/m3,海陆风对峰值的影响程度随着站点与海岸线距离的增长逐渐减弱.2016~2020年间共有PM2.5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北京市工程机械排放清单,测算北京市工程机械气体污染物排放,在获得北京市工程机械保有量、功率分布、排放阶段分布和使用强度等数据之后,通过对不同机械类别、不同排放阶段的工程机械进行PEMS排放试验获得机械排放因子,最终依据《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中的方法,测算北京市2019年工程机械排放总量.结果显示:NOx排放因子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相比国I排放阶段,国Ⅱ、国Ⅲ、京Ⅳ阶段挖掘机排放因子削减比例分别为51%、65%、74%;叉车削减比例分别为29%、54%、62%;装载机削减比例分别为29%、60%、79%.CO排放因子削减比例没有显示出持续下降或上升趋势.相比国I排放阶段,国Ⅱ、国Ⅲ、京Ⅳ阶段挖掘机排放因子削减比例分别为18%、28%、21%;叉车削减比例分别为8%、12%、31%;装载机削减比例分别为52%、29%、73%.2019年北京市非道路工程机械NOx、CO、CO2的排放量分别是6 222 t、1 635 t、56.7万t.按机械类别划分,挖掘机、装载机、叉车对污染排放量贡献最大,此三种机械污染物之和在NOx、CO、CO2排放总量中占比分别达到94.7%、93.8%、95.4%.  相似文献   
9.
利用制动惯性实验台测试了6套制动系统,分别采集了制动磨损颗粒物(BWPs)和制动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提取并检测了颗粒物中39种元素、12种水溶性离子、7种碳组分和18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了气体样品中74种VOCs的浓度.含量较高的12种无机元素(即Sb、Mg、Cu、Zn、Ti、Ca、Si、Zr、K、Ba、Al和Fe)在PM2.5和PM10中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3.4%和40.3%,其中Fe的质量分数最高,在PM2.5和PM10中分别为16.6%和13.1%.元素的粒径分布与BWPs质量分布一致.12种水溶性离子在PM2.5和PM10中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6.5%和12.6%,其中NO3-、SO42-和Ca2+的质量分数平均值较高.总碳(TC)在PM2.5和PM10中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21.9%和18.1%,有机碳(OC)的质量分数平均值是元素碳(EC)的5倍左右.检出率大于50%的PAHs共有6种,其中萘(Nap)含量最为丰富.74种VOCs的浓度平均值为316.04 μg ·m-3,其中芳香烃的浓度最高.6套制动系统排放的BWPs组分和VOCs构成的差异较大,主要是由刹车片的品牌和制造使用的材料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刘妍  杨宁  孙露娜  吴亚君  宋鹏飞  赵耀  娄昆  毛洪钧 《环境科学》2022,43(12):5453-5463
机动车尾气和蒸发排放的VOCs在地下停车场的半密闭环境中不断积累,威胁居民健康.为探究停车场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与车队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选取天津市某居民小区地下停车场,开展了为期9d的VOCs样品采集,利用臭氧生成潜势(OFPs),·OH反应速率(L·OH)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s)综合评价停车场内VOCs大气反应活性,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停车场内VOCs浓度和组分变化主要受车队活动影响,工作日和周末的浓度峰值均与进场和出场车流峰值同步出现,即早晚高峰时段,工作日和周末早高峰浓度分别为(463.76±148.42)μg·m-3和(391.47±135.37)μg·m-3,晚高峰为(334.29±176.57)μg·m-3和(416.20±134.64)μg·m-3.停车场夜间几乎没有车辆活动,但夜间ρ(VOCs)[工作日(320.33±115.57)μg·m-3;周末(364.77±155.32)μg·m-3]仍高于午间[工作日(255.76±103.65)μg·m-3;周末(350.91±108.73)μg·m-3],且夜间时段烯炔烃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时段,这是由于夜间车辆静置时发生昼间排放产生较多的烯烃.②烯炔烃和芳香烃对OFPs和L·OH贡献率最大(84.10%~88.04%),芳香烃对各时间段的SOAPs贡献率最大(98.03%~98.99%),说明芳香烃和烯炔烃的大气反应活性强且广泛存在于机动车源,是提高排放标准、升级油品时需首要考虑降低的关键组分.③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停车场内VOCs非致癌风险危险指数(HI):0.19~0.55,暂无健康风险.而各时间段致癌风险均超过阈值(1×10-6)1.56~3.11倍,停车场作为居民每天必经场所,应开启机械通风措施保证其中空气流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